咨询动态

读书成就了我的文学之路——世界读书日之际专访著名作家石楠

时间:2024-02-02 16:17:12 来源:行业咨询

  【人物小传】石楠,安徽太湖人,当代著名作家。著有传记文学《画魂:潘玉良传》《寒柳:柳如是传》《刘海粟传》《张恨水传》《一代明星舒绣文》等;“女性三部曲”长篇小说《生为女人》《漂亮妹妹》《一边奋斗一边爱》等;中篇小说集《晚晴》等;散文集《寻芳集》和《石楠文集》(十四卷)70余部。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名誉委员、安徽省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。

  世界读书日之际,著名作家石楠应邀来到省城合肥,为省直机关干部和青年读者作了两场读书励志讲座,引发热烈反响。

  “石楠读书励志精神,使我们科学技术工作者深受教育和鼓舞,更加坚定了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信心。”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深有感触地说。

  “我作为当代青年企业家,一定要多读书,肩负起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使命担当。”安徽云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博文坚定地表示。

  春日的阳光,透过窗棂洒在石楠先生慈祥和蔼的脸上,满头银发的她虽已86岁高龄,但却精神矍铄,思路敏捷。走近先生,感受到她珍贵的品质:亲和、柔和、温和、随和、谦和!这些如玉般的品质是石楠先生所特有的,纯真自然、朴素无华,如清气盈满人间。

  “我之所以成为作家的两个主要的因素:一是我多舛的命运;另一个是我喜爱读书,书读得多了,就有了创作的欲望。”石楠向我打开了话匣子。

  石楠告诉我,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,她出生于母亲逃难路上,是家中的第五个女儿,因为家贫,前面四个姐姐都送给了人家,那其实是令人心碎的丢弃。祖上都是文盲,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。

  石楠求学成长的道路也是艰难异常。从小喜爱学习的她没有读书机会,只在夜校扫盲班识得几个字,直到十六岁,才在乡里学校老师的帮助下,走进校门,插班五年级。她太珍爱这个读书机会,她明白,像自己这样只识得几个字连加减法算式都列不出、没有一点知识基础的人,要赶课程,除了下死劲努力学习,别无他途。

  石楠早起晚睡,天一亮,就拿着书悄悄出了寝室,冬天到教室读书,夏天从后门去到河滩,坐在石头上朗读课文,因为住校的同学不多,学校不要求上晚自习课,吃过晚饭她就来到教室,借着十五瓦的电灯光做算术。

  有时还去请算术老师加课。每次期末大考,虽然她的各科成绩都是位居榜首,老师也喜欢她,却因为学校不敢忽视阶级路线,不再继续给她助学金,她不得不终止学业,到安庆市当学徒工,在三家小工厂一干就是二十年。每月只有十二元生活费,还要省下五块钱接济家里,她五分钱的萝卜角当菜,可以吃一个星期。然而,艰苦的生活并不能泯灭石楠的求知欲和对生活的希望,她上夜大读函授,每隔几天就去图书馆换借图书。

  知识的甘霖润泽着石楠痛苦的心灵,患难成了砥砺坚毅性格的磨刀石。这二十年,正是石楠丰富和提高自我的二十年,她大量阅读了古今中外名著,写了成麻袋的读书笔记,为她后来的写作积累了丰富的文学语言和人生体验。石楠也因此体悟到,逆境和苦难是天赐的礼物,困苦的经历,成为自己人生的无价财富并终生享用不尽。

  石楠常说:“苦难是我的财富和老师。”当石楠的苦难情结与传主的命运相互契合、沟通之时,便是作家创作主体与所写对象的精神光芒最贴近之时。自身的苦难与笔下人物的困苦,在石楠心窝里撞击出耀眼的火光、喷溅出震耳的涛声。

  潘玉良,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妇女,竟然能变成全球艺术之都巴黎的知名画家、中国最高学府的教授,其中浸透着多少奋斗的血泪!

  石楠强烈感受到,写潘玉良,就是喊出自己的心声:世界上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,人生的命运能够最终靠抗争来改变,命运之神只能让位于有志者的追求,人生价值也只能在求索中闪烁光辉。石楠坦言,潘玉良的生活是那么广阔,从扬州——巴黎;经历的时代是那么漫长,从辛亥革命——粉碎“”;性格的成长是那样的复杂,从孤女——艺术家。这对石楠来说,难度很大。历史的,地理的,民俗的,文学的,艺术的,美术的种种知识,都感到不够用。而她所掌握的张玉良的材料都是来自间接,也仅仅是张玉良的一个粗略的轮廓。她既没条件去采访她的亲戚故旧,又没条件去看看她足迹所至的地域,只是沿着她的足迹到书海中去求索。多读书,拜能者为师。凡是她所到过的地方,我都得跟踪着去研读那里的史志、游记、民俗,以至名胜古迹、城市建筑,里昂的丝织业、巴黎的艺术、罗马的颓垣残柱,那怕文中只提及一笔,都得围绕着它去翻阅大量资料。

  这一切石楠又只能在工作之余和晚上进行。在灯下坐到十一点,直到眼睛什么都看不见为止,早晨四点就强迫自己起床。那时正值1981年严冬,石楠体质不好,老感冒,从热被窝里起来,就喷嚏接喷嚏,打得鼻涕眼泪潸潸,爱的力量让她坚持下来了。所幸的是,石楠喜欢美术,曾经无选择地读过一些美术作品和美术史,对写张玉良提供了条件。只是由于爱,爱文学,爱笔下的人,爱一个顽强与苦难搏斗的灵魂,她就那么随着感情流淌下去,以至不能自己。

  石楠在创作中有个设想,要让张玉良在每一个人生关过来,叫她喊出自己的心声:世界上没有征服不了的困难,人类的命运能够最终靠抗争来改变!条件差,基础薄,不足馁,只要有个崇高的目标,坚定的意志,执着追求,刻苦进取,就能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东西,这东西就是人生存在的价值!命运之神只能败北在有志者的追求中!人生只能在求索中闪烁光辉。当然,也并不排斥机缘和条件。即使终生追求而不得,也能在求索中留下深深的履痕,在告别这样一个世界的时候,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抱恨。

  “这是我在《画魂 潘玉良传》中歌唱的主旋律。尽管我的歌喉音色不够柔美,有些沙哑,缺乏艺术魅力,但这支主题歌却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应和,形成了一股股潘玉良热。”石楠感叹道。

  数十家电台连播,台湾也有两家广播公司加盟。并改编成广播剧演播。《文汇报》《中篇小说选刊》等二十多家报刊转载连载,省文联和《清明》杂志社联合举办了座谈会,《文艺报》《光明日报》《文汇报》《安徽日报》《社会科学》《清明》杂志等报刊,发了各种评论文章50多篇,收到3000多封读者热情洋溢的信。

  接着是十家电影厂争相组稿,最后由上影厂和台湾金鼎影业公司搬上银幕,黄梅戏、话剧、沪剧、歌剧改编搬上了舞台。出版了六种不同画家创作的连环画。先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、台湾海风出版社、台湾正展出版社、珠海出版社、时代文艺出版社、作家出版社、江苏文艺出版社等出版了17种不同版本,韩国汉声研究所翻译出版了韩文版。在该书首版二十年后,北京亚环音影公司改编成30集电视连续剧搬上了屏幕。冰心曾为石楠题词:“真实的情感是一切创作的力量和灵魂。”

  是的,真情实感伴随着石楠先生的所有生活和创作,给予她生存的力量和美好的心灵。正如她所说:“我不为传主讳,不为时代讳”。

  石楠先生的创作成绩令人瞩目:从44岁开始挤进狭窄的文学小道,22年时间先后出版了《真相》《生为女人》,中篇小说集《弃妇》《晚晴》《石楠女性传记小说选》,散文集《爱之歌》《寻芳集》《美神一一刘苇传》《寒柳——柳如是传》《一代明星舒绣文》《从尼姑庵走上红地毯》《刘海粟传》《回望人生路一一亚明的艺术之旅》《陈圆圆一一红颜恨》《不想说的故事》《张恨水传》《海魄一一杨光素传》《另类オ女苏雪林》,学术专集《百年风流一一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友情和爱情》等70余部作品。作品获安徽文学奖、《清明》文学奖、红烛奖等十余项大奖。2005年被评选为“首届中国当代十大优秀传记文学作家”,被誉为“用生命创作的作家”。

  滔滔江水东流而去,时间顺水而流,无情带走多少往事和生命,但是,在石楠心中,永存的是对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真谛的思考。

  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,石楠作为安徽作家代表团的一员,光荣地出席了这一盛会,这是她作为作家代表第六次出席中国作家全国代表大会。

  石楠真诚地说:“我一向认为,人到这样一个世界上来,不是来享受的,得努力为这样一个世界付出,留下点什么,反之,就是白来一趟!尽管我已86岁了,更不能放弃初心,活到老,就要学到老,我时时警告自己,属于自身个人的时日不多了,今天还能做点事,就要抓紧时间去做,决不能留待明天,也许明天我就不在了。”

  “77岁时,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《一边奋斗一边爱》出版后,我觉得我不能再写长篇了,因为我的生活写完了,那时候我就在想,我是没有上过多少学的,就是靠读书,是古今中外的名著滋养了我,让我拿起笔书写人生,是文学改变了我的命运,所以我是非常热爱文学的,我也一直想为文学做点事,为社会做点贡献。”

  前不久,石楠做了两件事,一是将她文学创作生涯中的著作、手稿、名家签名书、师友赠送的书画、名人信函及本人绘画作品共计3871件收藏品无偿捐赠给安庆博物馆。二是将自己40余年集攒的100万元稿费捐给安庆师范大学,设立“石楠文学奖”,用来支持学校培养文学新人。她在接受各个媒体采访时说:“我个人的力量有限,这次捐赠算是开个头吧,也希望能够通过社会能够呼吁更多的爱心人士加入,大家积少成多,慢慢完善,让这个奖项不断壮大,扩大和影响到全国,扶持并培养更多的文学青年,让文学事业繁荣发展,让一代又一代的优秀人才涌现出来。”

  我问她,一下子拿出毕生的稿费积蓄,您心里没有犹豫吗?石楠说:“没有一点点犹豫,因为这是我的愿望。我是拿笔杆子的,以前在报纸上发表“豆腐块”,他们开玩笑说我是开豆腐坊的,我自己做的剪报,就起了个标题名叫“豆腐坊”,那些都是小稿费。后来我写书,书又被改编成影视作品,不管稿酬多少,我平时一直都把稿费存起来,一分都不花的。四十年集腋成裘,想给有才华有苗头的青年人以鼓励,现在终于实现了。而且我的家人们也很支持我,他们说,你想做什么就去做吧,我们无条件支持你。”

  我直言:捐赠对生活影响大吗?石楠坦言:不会有什么大影响,我有退休金,而且我向来节约惯了,小时候生活比较艰苦,勤俭节约是我们家的优良传统。以前,我的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做的,在家都不讲究的,只有出门才会穿一件好点的衣服。我曾专门写过一篇文章,讲的就是我们所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,浪费是可耻的,节约是美德。人是要有大情怀的,人来到这样一个世界不能只为自己,否则那跟动物有啥不一样的区别呢,所以我的稿费一直存在那里,就为了回报社会,要为社会,为他人做点事。

  石楠先生对当代青年读书特别寄于期望。她语重心长的说:“读书,读好书,可以为你打开一扇窗,让你了解各种各样的世界,各种各样的人生,真正让你的心灵活跃起来,让你了解什么是真善美,什么是假恶丑,什么应该做,什么不应该做。一本好书,能打开一个世界。虽然现在很多人喜欢快餐文化,沉迷于刷手机,但那不能让心灵真正宁静下来,进而去思考一些问题。好书滋养心灵。沉浸书中,理解并欣赏文学不是一件简单的事,要通过读书和学习来慢慢培养这种理解和欣赏的能力。”

  “我的文学之路,就是我的读书之路,我与苦难抗争之路,我歌唱与苦难较量的奋斗者之路,也是我对文学爱的坚守之路。”

  我突然想起了生长在北欧日德兰半岛上的石楠草。它长在沙土上、石砾堆里,生命力极强。尽管当地的德黑兰人曾下决心将这种草根除,然而,年复一年,石楠草仍以它那顽强的生命力和倔强的性格红红火火地生长着,以至成为丹麦本土上一处令人神往的自然景观。